投资人可能踩到的“专利坑”
2016-11-24

 伴随着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求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神经敏感的各路资本也早已将注意力聚焦在技术项目的投资上,尤其是那些有潜质孕育出颠覆性技术的创投项目。这些项目很多暗含专利,对投资人有了更高要求,投资人若不留神,就有可能陷入“专利坑”。下面,笔者就来细数那些可能横在投资人面前的“专利坑”。

第一坑 时机不适当

不少创业者向笔者反映,近年来很多投资人越来越关注专利,开始洽谈时就问知识产权问题。投资人有了专利意识是好事,但更实际问题是,应何时开始考虑专利问题?毕竟过早过晚,都有掉进“坑”的风险。

笔者认为,投资人对专利问题的关注要适当。投资人首先应按自己原本的套路考察技术本身是否有前景,在对项目进行海选或者初筛时,可不必考虑专利问题,开始注意专利问题,应当是在对一个项目已有明确兴趣时。如果是到已经有了实质的投资意向再关注专利,那就显得迟了。

为什么是这个时间开始谈专利?笔者认为,专利问题不是泛泛地聊个把小时可以搞清楚的。确实有兴趣的项目,才值得投资人花功夫,所以不宜过早。不宜过晚,是因为专利上的硬伤可以帮助投资人尽早排除一些看上去很有前途却存在专利问题的项目,专利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很可能会对投资构成实质性障碍。

第二坑 权属不清晰

这是个很要命的“坑”。专利和专利申请的权属相对简单,尽管其也需要通过专业的法律尽职调查以梳理潜在的权属纠纷风险,但笔者要强调的是与专利牵扯在一起的更宏观层面的技术权属。

权属是投资人应当最先考虑的与专利相关的问题,考虑的出发点应在技术项目的整体层面。一件或几件专利,甚至高大上的专利组合,通常只能体现技术的部分情况。而技术的权属和专利权属,很多情况下是合一的。所以,投资人首先要弄清技术权属,特别是技术的来源。如果技术不完全属于创业团队,其也可以通过技术转移、专利转让、专利许可等方式解决。技术权属和来源的正当性没有解决好,则后患无穷。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还“坑中套着坑”。技术转移、专利转让、专利许可的专业性很强,正当性有没有解决是一个问题,解决得讲究不讲究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做得专业,创业团队可以以较小的代价,辅以适当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和运作,取得最终的技术主导权。如果做得不专业,创业团队可能付出了很大代价,还会受制于人。

第三坑 权利不完整

权利的完整性问题与权属有一定交叉融合。最典型的,投资人以为其投资的某个创业公司拥有核心知识产权,但很可能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的权利很可能已经暗中转移了。一旦出现专利纠纷,创业团队很可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专利工作专业性强,不排除有心机的团队在获得投资前,在专利等问题上“埋后手”。事实表明,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谁能笑到最后,就要看谁更专业、更高超、更下功夫了。

第四坑 保护不到位

对于这个“坑”,投资人要注意拟投资的技术项目是否拥有高质量的知识产权组合。尽管是老生常谈,但栽在这里面的投资人不少。有时,原本看起来布局周密的专利组合,很可能遇到专利纠纷后经不起考验。说到底,这主要是因为创业团队的专利布局做得不够专业、到位。

当然,“老坑”当中也有新意。保护不能只靠专利,还要有管理制度,对内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和员工,对外规范外部商业行为和商业伙伴。管理制度之上还需要有专业人员在执行上做好保障,解决好执行中的复杂问题。有的团队会设计几套制度规章和合同模板,但仅是机械执行,迟早还是会掉进前“坑”里。

此外,投资人还要对可能侵犯第三方专利权或其他知识产权的风险有适当的专业评估和应对预案。

第五坑 意识待提升

放在最后的“坑”,都可能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问题。专利工作的开展需要花费很多财力,所以一定要保质保量,否则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相对于资金,专利意识更重要,这里的专利意识是指真正明白专利的门道,不是只会简单地讲专利很重要。意识不到位,有钱也不知道如何花、往哪里花。要提升意识,除了学习提高,还必须依靠专业力量,有懂专利的人才行。

这里还有一个“坑”:什么是真正懂专利?这里指的是要懂得与投资和企业经营相关的各种商业活动当中专利的门道,指的是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相融合,能与商业行动相配合,深刻影响企业的赢利、价值、成长的方方面面。

这里还套着一个“坑”:投资人自己做好了是不够的。当投资人确定投入一个创投项目,创业团队就是与他绑定的队友。投资人千万要注意创业团队在专利方面的意识是否到位,否则自己很有可能会被队友拖进“坑”里。

创投实不易,千万别往“坑”里掉。

联系我们
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5号天河新天地C座704室
联系电话:020-29862088 020-29847988
邮箱:www@ip.gd
微信:gd_ipr

联系广典

关注广典